印度不服输,呼吁马斯克封禁新华社,法国配合,BS001号被取消
印巴冲突硝烟未散,新德里却在社交媒体上燃起新战火。面对自家战机被击落、特别是斥巨资购买的“阵风”蒙羞的尴尬事实,《环球时报》等媒体抢先捅破真相,印度政府不是反思军事失利,而是恼羞成怒,卯足劲儿施压马斯克旗下的X平台,非要屏蔽这些账号。
说起这次封禁的直接原因,《环球时报》这些媒体,抢先在X上捅破了一个天大的篓子:印军战机被打下来了。这可跟印度军方最初咬死不放、硬说是假新闻的调子完全不一样。结果呢?巴基斯坦那边一拿出“铁证”,新德里的脸瞬间就绿了,那叫一个尴尬。
场子找不回来怎么办?那就先把嘴巴堵上。为了平息国内对自家军队“掉链子”的质疑声浪,印度政府下了狠手。据说,他们不仅威胁X平台,要是敢不听话就等着吃巨额罚单,还把管制的范围越拉越大。
传出来的消息更让人吃惊:发布了印军吃亏内容的印度国内账号,多达八千多个被封掉。更离谱的是,连老百姓私底下议论几句战损情况,都有可能被抓起来判刑。这架势,跟他们在国内拼命吹嘘的“大获全胜”调调,简直南辕北辙。
国际社会多数看这事儿,立场相对中立客观,这跟印度国内那套“我们赢麻了”的主流宣传,温度差可不是一般的大。这种信息传播上的“被动”,让莫迪政府像是热锅上的蚂蚁,那叫一个着急上火。
他们似乎觉得,自己在舆论场上没讨到好,肯定是因为“有人”捣鬼,尤其是把矛头死死指向中国。觉得正是中国在背后给巴基斯坦撑腰,才让印度空军吃了败仗。反正外面说了啥他们管不住,干脆就回家关起门来“净化”环境。
可惜啊,这年头信息传播渠道多得像毛细血管,想彻底捂住真相,比登天还难。印度政府以为靠封几个号、抓几个人就能把故事讲圆,在很多旁观者看来,简直是自欺欺人,掩耳盗铃。
这种做法非但解决不了问题,反而可能点燃更多内部的不满情绪,自家政府的公信力也跟着扫地。你看,连印度自家的议员都在议会上公开说,“阵风”战机被打下来的时候,就像一只“受伤的小鸟”。这话一出,自家信息封锁的底裤不就漏了吗?
关于那场空战的细节,慢慢地从各种渠道渗透出来。据一些消息源透露,在5月8号的交锋中,印度损失可不小,好几架战机坠落,连他们抱了很大希望、从法国花大价钱买的“阵风”战斗机,据说也在其中。
巴基斯坦那边可没客气,直接跳出来宣称,是他们空军驾驶的歼-10CE战斗机干的。靠着PL-15远程空空导弹、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,再加上电子干扰系统的配合,巴方飞行员在空战中占据了上风,拿下了胜利。
不光是天上的事儿,地面也没闲着。还有更扎心的消息说,巴基斯坦的“枭龙”战机,竟然成功摧毁了印度部署在边境的S-400防空系统。这对于印度来说,本来指望S-400能撑起一片天空,这下等于是雪上加霜。
印度官方当然极力想把这些损失说得轻描淡写,最好是能糊弄过去。可架不住巴基斯坦那边时不时放风,说自己手里握着相关的视频证据。这场围绕“到底是谁赢了”的舆论战,因为这些细节和证据的拉扯,变得更加扑朔迷离。
说起来,这次冲突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。之前4月底,美国一位高官带着他的印度裔配偶访问新德里没多久,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就发生了那起袭击游客的事件,死了不少人,包括印度裔。印度政府没等怎么调查,就飞快地把帽子扣到了巴基斯坦头上。
这操作的连贯性,让不少人觉得事有蹊跷,甚至联想到这位美国官员之前去过其他地方,随后当地也出了事,怀疑背后是不是有更深的水。
接着从4月下旬到5月初,印度又是驱逐外交官,又是拿水源卡巴基斯坦脖子,火药味儿越来越浓。5月7号印度想偷袭一把,结果巴基斯坦好像早有准备,这才引爆了后来的空战。
这场虽然短暂但相当激烈的军事碰撞,不仅仅是地区的事,更像一面镜子,直接照进了国际军火市场。
特别是“阵风”战斗机,它在实战中的表现似乎没达到大家的预期,这对它的制造商法国达索公司来说,声誉无疑是蒙上了一层阴影。甚至有传闻说,达索公司悄悄把那个宣传“阵风”的社交媒体账号都给注销了。
这事儿,倒让人想起中国军工曾经的遭遇。上世纪80年代,中国为了弄明白怎么造歼-10,还得找达索买飞控技术。后来在海湾战争里,伊拉克用了些中国武器效果不太好,加上西方媒体一顿唱衰,中国军火在国际上名声一度不太行,2024年的出口数据甚至还排在韩国后面。
但这次不一样了。中国自己或者参与研发的装备,比如歼-10CE、PL-15导弹,还有红旗-9(虽然S-400是俄罗斯的,但红旗-9作为中国同类标杆,自然会被关注),在这场仗里秀了一把“肌肉”,简直是最好的免费广告。
结果是立竿见影。据说冲突停火才两天,阿联酋、沙特这些中东土豪国,就赶紧暂停了一些欧洲军火的采购计划,掉头找中国谈去了。业内人士都在预测,用不了五年,中国很可能就能在全球军火出口榜上,挤掉法国这些老牌强国的位置。
冲突双方最终在5月10号达成了暂时停火。对印度来说,虽然砸了巨资买了一堆各国先进武器,结果跟老对头真刀真枪干起来却没占到啥便宜,这无疑给他们敲响了警钟,是时候好好审视一下自家到底有几斤几两,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了。
巴基斯坦那边呢,国内经济本来就一团糟,政治也动荡不安,根本撑不起长时间的军事消耗。而印度通过这场仗,恐怕也更清楚地感受到了周边大国的份量。莫迪政府的外交姿态,肉眼可见地开始调整。
从5月12号起,中印两国居然又开始接触了,这挺耐人寻味的。更戏剧性的是,5月13号,印度突然向世贸组织提议,要给关系不错的美国加征报复性关税。结果才过了一天,就发生了前面说的,对X平台施压封禁中国媒体账号的事儿。
这种在短短几天内,一会儿朝东一会儿朝西的摇摆和矛盾,简直是印度在复杂国际棋局里“墙头草”特质的生动写照,也暴露了它内政外交政策里那种说不准的劲儿。
它似乎一方面觉得,老是抱某些大腿也不靠谱。可另一方面,又好像怎么都甩不掉那种根深蒂固的地缘政治小九九,还有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。莫迪政府想靠硬邦邦的信息管制,在国内烘托出一种“我们赢了”的氛围,好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,说到底,这不过是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。
这么做,不仅仅是剥夺了老百姓知道真相的权利,给印度的民主形象泼了脏水,也损害了它的国际声誉。更长远来看,这等于是在逃避现实,不正视自己在军事、科技这些关键领域的差距,那还谈什么改革和进步?
这次印巴冲突以及后续闹出来的这些动静,对双方来说,无疑都是狠狠的敲了一记警钟。
对印度而言,在中巴经济走廊这些区域合作项目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,怎么找到一个真正符合自己长远利益的内政外交平衡点,别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,将会是个持续的大考验。
而对全世界来说,这件事又一次提醒大家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舆论战有多复杂,大国之间的博弈,又能在局部冲突中投下多么微妙的影子。至于未来的世界军火市场会因此发生怎样的结构性变化,各路玩家又会如何调整自己的牌局,那,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下一篇:算力股全面拉升
